白茶也像岩茶一样有“丛味”吗?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白茶也像岩茶一样有“丛味”吗?

前段时间,隔壁岩茶教室展开过一场关于老丛水仙的讨论,在一味追求“丛味”的水仙市场上发出了自己铿锵有力的声音。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老丛水仙的正确打开方式并不是首当其冲的丛味,丛味和老丛水仙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


但就像“文凭重不重要”的争论一样,不可否认的是“文凭”确实成了工作生活中的敲门砖,“丛味”也成了老丛水仙绕不过去的标签。




那“丛味”是不是水仙或者岩茶的专属呢?似乎除了岩茶在其他茶类并没有“丛味”这个说法,是因为没有还是换了其他的叫法。


白茶教室是个新生Baby,今天就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劲斗胆讨论下。




01

白茶能有“丛味”吗?

01



在隔壁认真上过课的童鞋们应该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岩茶都有所谓的“丛味”,而是有条件的。


Y老师有总结过凡是具有一定树龄的茶树在工艺到位的前提下,都能表达出一定的丛味,也就是说树龄是前提条件。



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白茶能达成树龄这个条件吗?


答案肯定是能,只不过就像老丛水仙的数量有限外,能称得上老树白茶自然也不可能多。


我在福鼎多地看到过所谓的知青茶林,就是在文革期间种植的大白,这一批茶树的普遍树龄都在50年左右,基本上已经将要达到老丛水仙的树龄底线了。



而在政和东平镇,我探访到了政和大白的母树,据说树龄高达四百余年


。这是和6棵母树大红袍一样地位的”神话“啊,不过母树大红袍早已停止采摘,而生命力旺盛的政和大白母树每年还有白茶产出。



和老丛水仙相似的是,制成白茶的政和大白,福鼎大白,福鼎大毫都是像水仙一样的小乔木,甚至水仙本身也是国标认可的白茶品种之一。


所以树龄这个门槛对于白茶而言并不是什么障碍,也许随着市场的火爆,更多的老丛白茶,乃至与古树白茶都会陆续的出现。




02

白茶的“丛味”是什么?

02


                

“丛味”在最早提出的岩茶中都还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


很多人都简单地把其总结为苔藓味,粽叶味和木质味,但就像Y老师的看法,其实丛味是一种主调是茶树本身木质部的木本香的综合复杂的味道。



归根结底,丛味其实就是茶树本身最自然的植物气息,那作为不炒不揉,最“清欢”的白茶,有丛味似乎更理所当然。


但我们在喝到白茶时鲜有提到“丛味”,是一向佛系的白茶不在乎这些脸谱化的标签还是换了种说法。



说实话,我在政和大白母树的新茶里,并没有喝到如果岩茶老丛一般的木质味,但是丰富的内置带来的饱满口感和浓厚的汤感。


这一点其实在市场流行的所谓荒野白茶上也有类似的体现,主要是水感和甜度表现比较突出,而滋味和香气的并没有类似岩茶丛味一样的特殊表达。




其实就算是岩茶的丛味也不是一开始就表达的这么清晰的,甚至在早期的历史中,现在的丛味还会被人认为是工艺不到位品质不够精良的标志


而随着市场的成熟对老丛的认可度的提升,茶人们则开始刻意的调整工艺来追逐所谓的丛味



而我们也发现很多时候丛味的表达并不是仅仅和树龄线性关联,比如采的老一点的茶比嫩采的茶更容易表达丛味,而经过重剪或者台刈剪之后的老丛通常丛味就会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但是不管怎么说树龄对于茶叶内含物质的积累确实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这个其实在诸多茶类中都已经被证明过的了。


在新的白茶国标里,水仙制成的白茶是和大白大豪这样的传统白茶品种同列为白毫银针和白牡丹的序列之中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用慧苑老丛的芽头做成白茶,那么他们会有“丛味"吗?


这个高级而费钱的问题,今年的茶季我是没钱实践了,只能靠假设,如果有那丛味会和岩茶的老丛水仙一样吗?如果没有,那难道说老丛水仙的丛味是靠工艺做出来的吗?




所以,你觉得到底白茶有没有”丛味“尼如果有他又应该是什么尼?告诉我你的想法,或者如果你有老丛白茶愿意和我们分享的,告诉我,我替粉丝们这就去拔个草。